PM50RL1A120为三菱第五代L1系列50A/1200V智能功率模块IPM,PM50RL1A120将功率器件和控制、保护电路一体化。三菱电机于1986年最先将IPM实现产品化。PM50RL1A120该系列IPM并非简单地把IGBT和控制电路放到一个模块中,而是根据系统要求设计IPM使用的IGBT硅片,以及能够在最佳状态下驱动、保护IGBT的专用IC,还要考虑耐噪声和浪涌电压,并融合高集成度的封装技术。
为了应对电机驱动装置高性能化、小型化、低损耗的需求,三菱电机的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,已经从第3代的“S系列”IPM,第3.5代的“V系列”IPM,第4代的“S-DASH系列” IPM,发展到现在的第5代“L系列”IPM,并且在L系列的基础上,推出了最新的L1系列IPM。
PM50RL1A120的性能特征如下:
1.采用新的CSTBTTM 硅片,功耗低
2.优化的VCEsat vs Eoff 折衷关系
3.优化的片上温度传感器(Tj 温度传感器)
4.采用新的绑定技术,显著提高功率循环寿命
5.与第5代L系列IPM兼容。
PM50RL1A120的功能包含有短路保护、控制电源欠压保护、过温保护、故障信号输出功能。
PM50RL1A120内部框图如下图:
PM50RL1A120内部功能框图
PM50RL1A120配套光耦的选用推荐如下:

三菱IPM PM50RL1A120-1
高速光耦:重视响应时间(tPLH,tPHL)和CMR的值。
推荐tPLH,tPHL总共在0.8μs以下的高CMR型产品。
特别要注意确认不能发生振荡现象。
AVAGO:HCPL-4503/04/06
ACPL-W456/P456
ACPL-W454/P454
NEC: PS9613
东芝: TLP559/759
低速光耦:重视CTR的值,推荐CTR在100%以上的产品。
东芝: TLP521
NEC: PS2502
CTR:电流传输比(Current Transfer Ratio)
CMR: 共模信号抑制比(Common Mode Rejection)
tPLH:L到H传输延迟时间
tPHL:H到L传输延迟时间
PM50RL1A120保护功能如下图所示:
IPM根据故障产生的原因采用了3种保护电路
◆ UV(控制电源欠压保护) ◆ SC(短路保护) ◆ OT (过温保护)

三菱IPM PM50RL1A120-2
PM50RL1A120的保护功能
PM50RL1A120推荐按下列规则布线:
注意事项:
主回路走线和控制信号线间不要有交叉。
P侧控制电源走线和控制信号线间不要有交叉。
光耦输出侧与IPM控制端子间的配线应该尽量短。
光耦的输入输出之间,各相间,各电源间应保证绝缘距离。
电路布线不良容易造成IPM输入信号振荡,最终可能导致IPM保护误动作或损坏。

三菱IPM PM50RL1A120-3